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科技知識:地震常識
我們國家很多地區(qū)屬于地震多發(fā)區(qū),因此地震的相關知識也成為考試的高頻考點,除了地震逃生和自救外,還經常會考地震的相關概念,而且考題一般都會比較有難度。
一、地震帶
地震帶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地球上主要有三處地震帶。根據(jù)全球構造板塊學說,地殼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為彼此相對運動的板塊,板塊當中有的塊大,有的塊小。大的板塊有六個,它們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全球大部分地震發(fā)生在大板塊的交界處,一部分發(fā)生在板塊內部的活動斷裂上。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帶上,即: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地中?!柴R拉雅帶)和海嶺地震帶。
二、地震的相關概念
地震的相關概念是最常見的出題點,多見于選擇題和判斷題,難度比較大,在做題時很難正確區(qū)分概念的不同,因此,務必理解這些概念之間的區(qū)別。
(一)震源
地球內部直接產生破裂的地方稱為震源,它是一個區(qū)域,但研究地震時常把它看成一個點。地面上正對著震源的那一點稱為震中,它實際上也是一個區(qū)域。
(二)震源深度
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離是震源深度。我們把地震發(fā)生在60公里以內的稱為淺源地震,60-300公里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為深源地震。(注意:一般破壞性地震多為淺源地震)
(三)震中
根據(jù)地震儀記錄測定的震中稱為微觀震中,用經緯度表示;根據(jù)地震宏觀調查所確定的震中稱為宏觀震中,它是極震區(qū)(震中附近破壞最嚴重的地區(qū))的幾何中心,也用經緯度表示。由于方法不同,宏觀震中與微觀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沒有儀器記錄時,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壞范圍而確定的宏觀震中。(注意:震源和震中的區(qū)別)
(四)震級(注意:同一個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震級是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jù)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用“級”來表示。弱震震級小于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有感地震震級等于或大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中強震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屬于可造成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強震震級等于或大于6級。其中震級大于等于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五)烈度
地震發(fā)生時,在波及范圍內一定地點地面振動的激烈程度(或釋為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
【試題練習】(單選)烈度和震級的區(qū)別( )
A.烈度是指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或破壞程度;震級是根據(jù)地震儀測得的地震波形計算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是根據(jù)地震儀測得的地震波形計算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震級是指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或破壞程度
C.烈度是用來評估自然災害本身造成的社會損失的度量標準;震級用來表明地震時釋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來表示地震造成的社會損失的程度;震級用來表明地震時釋放的能量的多少
【答案】A【解析】本題就是考查震級和烈度的概念,震級是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jù)地震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烈度指地震發(fā)生時,在波及范圍內一定地點地面振動的激烈程度(或釋為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故本題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