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精99精产国高潮|国产视频一二区|中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福利在线第一页高清区无码在线

banner_ad_1
毒品有關罪名判斷的注意事項、自然人刑事責任考點匯總、三大訴訟法的審理期限及合同解除和合同終止
2020-09-14 07:31
來源:政華教育

毒品有關罪名判斷的注意事項

毒品有關罪名判斷,我們需要注意各罪名之間的構成要件區(qū)別特點,以及可能容易混淆的細節(jié)考察,為方便大家更加游刃有余把握此部分的知識,以下幾點內容可供大家參考學習:

1、相對責任年齡階段對走私毒品行為不負刑事責任,對販賣毒品行為負刑事責任?!白咚健笔欠欠ㄟ\輸、攜帶、郵寄毒品進出國邊境;而販賣是有償轉讓毒品的行為。二者不能等同。(注意以牟利為目的,向吸食注射的人有償提供毒品屬于販賣毒品,無償贈與其毒品不屬于販賣毒品;但若明知是走私、販賣毒品的犯罪行為人,而向其提供毒品的,不管是有償還是無償,都成立走私、販賣毒品罪。)

2、吸食毒品和單純購買毒品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但有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的罪名、強迫他人吸毒罪等。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則構成容留他人吸毒罪,包含作為形式(允許他人在自己管理支配的場所吸毒或者為其提供場所)和不作為形式(發(fā)現(xiàn)他人在自己地盤吸毒卻不予制止)。犯罪主體不包括吸毒者本身。如果是酒吧、歌非法持有毒品罪,要求犯罪對象是真實存在的毒品,如果是把面粉誤以為是毒品則不符合;廳的服務員發(fā)現(xiàn)顧客在包間吸毒不予制止和舉報的,不屬于容量留吸毒。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行為對象只能是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如果掩護這些犯罪行為本身的,則構成共犯。

4、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無論數(shù)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以查證屬實的毒品數(shù)量計算,不以純度折算);非法持有毒品犯罪,要求數(shù)量較大(要求犯罪對象是毒品,如果沒有毒品存在,誤將頭痛粉當作毒品持有的,不成立持有毒品罪)。前者已經(jīng)包含持有毒品的內容,所以因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成立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如果在食品中摻入微量毒品的,根據(jù)性質與情節(jié),認定為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或者欺騙他人吸毒罪,不認定為販賣毒品罪。

5、盜竊、搶奪、搶劫毒品的,成立盜竊罪、搶奪罪、搶劫罪;盜竊槍支、彈藥、尸體、公文、印章的,盜伐樹木的,構成特殊情形類的盜竊犯罪。

6、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有三種情形要求:①種植數(shù)量較大;或②經(jīng)公安機關處理后又處理的;或③抗拒鏟除的。如果以上任意三種情形都不滿足,那就不構成本罪了。即便在符合的情況下,如果在收獲前自動鏟除的,可以免除處罰。

 

自然人的刑事責任能力考點匯總

在公務員考試中,自然人的刑事責任能力是刑法經(jīng)常考到的題目,自然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經(jīng)常以案例的形式來考察對該知識的理解。接下來將從自然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分類和刑事責任的承擔進行含義和考法的解析,幫助考生們梳理事業(yè)單位考試中自然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的考點。

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

(一)無刑事責任能力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jīng)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jiān)護人嚴加看管和醫(y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yī)療。

注:1.無刑事責任能力實施的任何行為均不用承擔刑事責任。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而非“不能辨認和不能控制”,因此,只要喪失辨認能力或控制能力中的任何一種能力均可導致無刑事責任能力。

(二)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注: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實施了犯罪行為是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但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特別注意,這里是“可以”,而不是“應當”。

(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刑法對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三種情況做了特別規(guī)定:

(1)間歇性精神病人,在其精神正常情況下實施犯罪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

(2)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注:1.精神病人必須是在實施犯罪行為時無辨認能力或控制能力的才無刑事責任能力,如果在犯罪時是正常人,但在犯罪后成為精神病人的,不能免除其刑事責任。

2.醉酒的人實施了犯罪行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不能從輕、減輕處罰,也不能加重處罰。

3.又聾又啞的人犯罪才可以“從、減、免”,若題目中只是“聾子、啞巴”,則不屬于該情形,不可“從、減、免”。

【例】根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刑事責任(  )

A、但可以從輕、減輕處罰

B、但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C、并應當從輕、減輕處罰

D、視同正常人犯罪,并無特別的刑事責任規(guī)定

【答案】D

 

 

三大訴訟法的審理期限

三大訴訟法的審理期限在事業(yè)單位考試中屬于常考點,但很容易混在一起,所以本文對于三大訴訟法的審理期限做一個總結,以幫助廣大考生備考。

一、民事訴訟法審理期限總結

1.一審普通程序: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6+6+x)。

2.一審簡易程序: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到期后,經(jīng)本院院長批準可延長,延長后的審理期限累計不得超過6個月。

3.二審審限: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4.上訴期限: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二、刑事訴訟法審理期限總結

1.一審程序審理期限: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經(jīng)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2+1+3+x) 。

2.自訴案件審理期限:被告人被羈押的,適用公訴案件審限,未被羈押的,受理后6個月內宣判。

3.簡易程序審限:法院應在受理后20日內審結,可能判處有期徒刑超過3年的,可延長至一個半月。

4. 速裁程序審限: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后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十五日。

5.二審審限:一般2個月,可能死刑或者附帶民事訴訟以及刑訴156條的,經(jīng)高院批準或決定,可以延長2個月,特殊情況還需延長,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6.再審審限: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7.上訴抗訴期限: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后五日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后五日以內,應當作出是否抗訴的決定并且答復請求人。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三、行政訴訟法審理期限總結

1.一審普通程序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6+x)

2.一審簡易程序審理期限: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3.二審程序審理期限: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4.上訴抗訴期限(與民訴的期限一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

 

合同解除和合同終止

合同終止,是指因發(fā)生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情況,使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使合同的法律效力終止。合同當事人雙方在合同關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實的出現(xiàn),使合同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的法律名詞。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債權債務終止:(一)債務已經(jīng)履行;(二)債務相互抵銷;(三)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四)債權人免除債務;(五)債權債務同歸于一人;(六)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span>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依法解除合同效力的行為。合同一旦簽約,具有國家法律保護。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jīng)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五)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從兩者的法條上來看考生可從以下幾點來分別:1.合同解除一般存在違約情況,而合同終止一般不存在違約情況。2.兩者適用情形不同。

模擬試題:

以下情形中,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合同的是:(  )

A.張某患職業(yè)病,但未喪失勞動能力

B.王某休假期間外出游玩遇到車禍,正在住院手術

C.李某在懷孕期間,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給企業(yè)造成較大損失

D.程某與所在單位的勞動合同期滿

答案:C

解析:C?!秳趧臃ā返?5條規(guī)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第二,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的;第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第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jīng)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第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第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勞動法》第29條規(guī)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jù)《勞動法》第26條、第27條的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第一,勞動者患職業(yè)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第二,勞動者患病或者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內的;第三,女職工在孕期、產(chǎn)期、哺乳期內的。法條明文規(guī)定,在非過錯、經(jīng)濟性裁員情況下不得因為26.37條解除合同,只有在過錯性原因下,依然可以辭退,故女職工在孕期、產(chǎn)期、哺乳期內的如果觸犯25條規(guī)定,依然可以解除合同。D項屬于合同終止的情形。故本題答案為C。

 

 

 


微信
QQ
公眾號
微博
聯(lián)系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