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試技巧: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是什么】
所謂“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是指發(fā)生于手機端、各種政務APP上的形式主義,包括但不限于在政務APP上打卡點贊、拍照留痕、依據學習時長考核干部等。
不得強制下載、強制打卡、濫用排名。近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fā)《關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加強對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政務公眾賬號和工作群組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管理,為形式主義劃定紅線,為數字政務立下規(guī)矩。
【基本表態(tài)】
“指”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基層干部也只有先從繁瑣的“指尖事務”中解脫出來,他們才有精力跑到群眾中去。他們的“指尖”,才有可能連接起群眾的“心尖”。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事關黨的形象、人心向背,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于推進黨風政風社會風氣向上向好具有重要意義。
App上的“花活”再熱鬧,也比不上為老百姓辦好一件實事。軟件打卡了,不代表工作到位了;照片上傳了,不等于群眾滿意了;頁面好看了,更不意味著問題解決了。糾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最終還是要讓數字化回歸政務的本質——有沒有服務好群眾,要讓考核標準回到政務的初心——能不能讓百姓有獲得感、幸福感。
在數字化時代,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不是反對新技術、新潮流,而是要突出數字化改革的實效,讓其真正助力實際工作,成為廣大基層干部的好幫手。
不去實實在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反而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打卡、留痕上,熱衷于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應景造勢、敷衍應付,重“量”不重“質”、重“形”而不重“效”,在這些偏離正軌的政績觀引導下,“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如同“牛皮癬”,成為頑瘴痼疾。
【積極意義】
電子政務平臺和相關App的廣泛應用,提高了行政工作的效率,可以讓群眾辦事更便捷。
【消極影響】
這是形式主義問題在數字化背景下的變異翻新,給基層增添了不必要的負擔。
如果每一個單位都這么做,更會層層加碼,讓身心俱疲的基層干部不能集中精力完成好本職工作。
【為什么】
不合理的考核排名,是催生和加劇“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考核看打卡留痕,有的看學習時長,可以說是“逼著”基層干部重“痕”不重“績”。
多頭填報、重復索要數據是目前一些政務平臺的通病。
政績觀扭曲、發(fā)展觀錯位、責任心缺失。
上級單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造成基層黨員干部負擔過重、壓力過大的根本原因。
有的是政績觀存在偏差,急于造“顯績”出成績,試圖通過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引起領導注意,致使基層干部無謂勞動;
有的是離群眾太遠,對基層干部群眾缺乏感情,高高在上,習慣動動嘴提要求,遠距離下指示,使基層疲于奔命;
有的是懶政怠政、缺乏實踐經驗,思維有定勢、路徑存依賴,除了填表造冊、拍照留痕不知道該如何部署推動工作,只會頻繁折騰干部;
還有的是不敢擔當、能推則推,熱衷于與基層簽訂“責任狀”,以便成為日后自己的“免責單”,出了問題后把責任一推了之,讓基層承受無法承受之重。
部分基層部門辦事效能不高,只好以形式主義敷衍應付。
【怎么做】
01常規(guī)式
持續(xù)提高思想教育和作風教育,“物必先腐而后蟲生”,只有在根本上改變現有個別領導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工作態(tài)度,才能徹底解決這一亂象,形成尊重實績,尊重實踐的社會氛圍。
完善民主監(jiān)督機制,充分發(fā)揮群眾監(jiān)督作用,做好政務公開,提高工作透明度。
嚴肅問責,要通過專項監(jiān)督、“回頭看”等方式強化監(jiān)督,對監(jiān)督中發(fā)現的典型問題,予以有力查處并監(jiān)督整改。
加強統籌。對功能相近、重復的政務APP或工作群,要及時整合,避免同質化。針對同一事項或數據,可通過一站式綜合平臺、“一張表”形式報送,防止多頭填報。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更要從源頭抓起。與其事后懲戒,不如事前把關。開發(fā)APP是為解決什么問題?哪些功能可推動問題解決?某項工作是不是真有必要電子化?得有可量化標準,不能拍腦袋就上馬,否則既苦了各級干部群眾,還會浪費大量公帑。
以“誰主辦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推動實現主體責任、監(jiān)管責任、監(jiān)督責任的貫通聯動,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反彈回潮和隱形變異,努力做到為基層真減負、減真負。
提高基層工作效率,必須構建嚴密科學的考核檢查和問責體系。年終考核,看“跡效”更要看“績效”。一方面要爭取考核內容“瘦身”和責任“瘦身”,為基層干部松綁,能合并考核的不要“多頭”考核;另一方面要加強上下聯動,科學合理劃分上級和基層之間的事權和責任,莫讓基層干部成為“背鍋俠”“夾心餅”。
02對仗式
言出必行,讓精文減會規(guī)定硬起來。要審批上提,不能哪個部門都發(fā)文,更不能隨便亂發(fā)文,對依據不充分、可發(fā)可不發(fā)的公文一律不予印發(fā)。要范圍收窄,開會人員范圍能減則減,文件發(fā)放應根據工作需要合理確定發(fā)放范圍而不能是個文件全發(fā)一遍,年底對各部門發(fā)文開會情況進行公布,對不顧實際為了開會而開會、為了推責而發(fā)文的部門進行約談,壓減隱形變異的會議、文件。要動輒則咎,對違反規(guī)定搞“文山會?!钡陌l(fā)現一個查處一個、發(fā)現一起查處一起,板子決不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要真管真查真處理,發(fā)揮出“查處一個、警示一片”的作用。
多措并舉,把檢查考核數量壓下去。能不考核的就不考核,堅決撤銷形式主義、虛頭巴腦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日常調研指導工作不能隨意冠以督查、檢查、督導等名義。能合的就合,實行“組團式”“打包式”督檢考,將督查檢查對象相近、范圍相近、時間相近的事項進行整合歸并,組成聯合督查檢查組,減少督查檢查頻次、壓減規(guī)模、縮小范圍。能線上的不線下,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山東省煙臺市建立涉及33個部門、200多項高頻數據的鎮(zhèn)街目錄清單,實現基層數據一網集成、一網填報,有效解決基層干部重復填報各類報表問題。
提質增效,使數字應用效能提上去。開展體檢瘦身,清理整合減控“僵尸類”“空殼類”“功能重復類”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著力查處強行推廣使用、濫用通報排名等方面問題,切實為“指尖”松綁。打通數據壁壘,從縣級層面構建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各類基礎數據互通共享,只要從一個端口錄入,其他APP和應用就能自動抓取實現數據更新,如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政法委就依托“浙征釘”在線編輯功能,實現全區(qū)1030個網格工作人員變動情況“一張表”在線更新。提升準入門檻,由專家評審團對計劃開發(fā)的政務應用進行綜合評審,已有功能雷同的應用不能再行開發(fā),對于不適合基層實際的禁止通過。
補齊短板,促干部擔當作為強起來。思想教育跟上去,結合主題教育,突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充分認識為基層減負的目的是在于激發(fā)基層干部的干勁和活力,同時不能在減負上搞“一刀切”,該減的要減,不該減的一項也不能減。比如在如何更好地為民服務上就必須不減反增。表彰激勵跟上去,在嚴格管理的同時,要注意發(fā)掘身邊埋頭苦干、敢闖敢拼的好干部,把他們的事跡總結推廣開來,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讓廣大黨員干部明白成績是干出來的、榮譽是拼出來的,決不能讓老實人吃虧,營造良好政治氛圍和政治生態(tài)。人文關懷跟上去,領導就是服務,不僅要帶領部屬和基層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更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政治上愛護他們,讓大家真正體味組織的溫暖,激發(fā)出擔當作為爭一流的內生動力。嚴懲“躺平”跟上去,對一些屢教不改“躺平”的人和“衙門習氣”濃厚的“官老爺”決不能礙于情面,要動真碰硬,嚴格執(zhí)紀執(zhí)法。
03階段式
哪些政務APP應該上線使用,需要在事前做好科學論證和嚴格把關,避免問題APP帶病上線。如果不需要和有問題的APP上線了,往往會導致存在即合理而難以根除,久而久之就成為既定事實而無法撼動。因此,要提高政務APP上線的審批層級,避免它們隨意上線和不斷泛濫。
加強政務APP的過程管理,需要對政務APP的運行管理進行監(jiān)測、體檢和診斷。政務APP的運行會積累海量數據,理應基于大數據進行智能監(jiān)測。這樣一來,就可以摸清底數、發(fā)現問題并及時整改,使政務APP步入良性循環(huán)。在政務APP的考核評價方面,不能片面強調痕跡主義,導致基層疲于奔命乃至弄虛作假?!兑庖姟返某雠_就是要引導和倒逼政府部門設計好和維護好各類政務APP,真正讓它們管用好用易用。